近日,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《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,提出將廣東打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型儲能產業創新高地。當前,廣東正優化產業區域布局,加快打造萬億級新型儲能產業。
事實上,布局新型儲能產業,加快新型儲能關鍵技術研發是近年來廣東省的重點工作之一。
2023年廣東省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指出,廣東將繼續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、碳中和,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,加快儲能電池項目落地建設,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產業,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,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建設。
這也是國家發改委印發的《“十四五”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“《實施方案》”)中提出的發展要求。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告訴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,新能源產業是新世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,新型儲能是催生能源工業新業態、打造經濟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,當前,我國正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工業新業態,新型儲能發展空間廣闊。
新型儲能助推碳達峰、碳中和
廣東新型儲能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新風口。
《指導意見》提出多項加大新型儲能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力度的舉措,分別是提升鋰離子電池技術、攻關鈉離子電池技術、融合能源電子技術、突破全過程安全技術、創新智慧調控技術、發展氫儲能等技術和開展儲能前瞻技術研究。
在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壯大規模提升實力方面,《指導意見》提出將優化鋰電池產業區域布局、加快發展鈉離子儲能電池產業、提升儲能控制芯片及產品供給能力、培育發展電解水制氫設備產業、前瞻布局多元化儲能領域、梯度培育新型儲能企業和加大優質企業招商引資力度。
值得一提的是,關于鋰電池產業布局方面,《指導意見》中還提到將推動瑞慶時代、比亞迪、中創新航、億緯鋰能、欣旺達、鵬輝能源、璞泰來、貝特瑞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,積極引進國內外鋰電龍頭企業投資項目。
而在創新開展新型儲能多場景應用方面,《意見》指出將積極開拓海外儲能市場、拓展“新能源+儲能”應用、推進定制化應用場景、推進虛擬電廠建設、鼓勵充換電模式創新、探索氫儲能等試點應用以及探索區域能源綜合服務模式。
新型儲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,也是近年來廣東省的重點工作之一。
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指出,儲能是新能源發展的關鍵要素,在“雙碳”目標下,新型儲能產業具有良好發展前景,迎來重大發展機遇。廣東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新型儲能產業發展,堅持實體經濟為本、制造業當家,將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成為廣東省“制造業當家”的戰略性支柱產業。
值得一提的是,廣東省儲能電池產業基礎較好,覆蓋了儲能電池材料制備、電芯和電池封裝、儲能變流器、儲能系統集成和電池回收利用全產業鏈,新型儲能產業處于全國領先地位,具備全球競爭力。2022年,廣東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為約1500億元,裝機規模達到71萬千瓦。
科創中國高丞鄉創專業服務團團長孫文華告訴記者,儲能產業涉及儲能技術、儲能材料、能源智慧管理、儲能交易、儲能數字化等一系列的產業鏈,而儲能作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產業環節,也是新興產業,需要先進的儲能技術支撐。“廣東要打造全球新型儲能產業,是有發展可能和空間的。一方面,可借助現有的工業基礎,推動新能源儲能的區域交易。
各地布搶占國際戰略新高地
《實施方案》指出,新型儲能是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,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、搶占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重要領域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我國新型儲能行業整體處于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的過渡階段,在技術裝備研發、示范項目建設、商業模式探索、政策體系構建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,市場應用規模穩步擴大,對能源轉型的支撐作用初步顯現。
《實施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?;l展階段,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。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,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,標準體系基本完善,產業體系日趨完備,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基本成熟。
到2030年,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。新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,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,市場機制、商業模式、標準體系成熟健全,與電力系統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,基本滿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,全面支撐能源領域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。
其中,要加大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力度,推動多元化技術開發。開展鈉離子電池、新型鋰離子電池、鉛炭電池、液流電池、壓縮空氣、氫(氨)儲能、熱(冷)儲能等關鍵核心技術、裝備和集成優化設計研究,集中攻關超導、超級電容等儲能技術,研發儲備液態金屬電池、固態鋰離子電池、金屬空氣電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。
事實上,今年以來,鋰電池龍頭企業及上下游也在紛紛落子廣東,加速推進廣東新型儲能產業發展。
融捷集團在廣州南沙投資打造融捷南沙新能源智造及研發總部項目,總投資超150億元,聚焦新型儲能和高端顯示兩大核心產業,以實現融捷集團在新型儲能和高端顯示產業的全鏈條布局,達產后年產值可超300億元。
寧德時代擬由其控股子公司廣東邦普在佛山市佛北戰新產業(60.200, -0.18, -0.30%)園大塘新材料產業園投資不超過238億元建設一體化新材料產業項目,包括建設具備50萬噸廢舊電池材料回收(含兼容過程料)及相應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、三元正極材料及負極再生石墨制造等生產基地,項目建設期計劃為4年。
而在惠州,億緯鋰能三十、三十一工廠項目建成投產,將主要生產動力電池,預計年產值超96億元,可配套約18.4萬臺純電動乘用車。
袁帥指出,“十四五”是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,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,構建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對于推動能源綠色轉型、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“當前借助先進的技術實現能源節約、保障材料儲能,是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的重點任務。儲能技術將是中國能源轉型破局關鍵,強化技術攻關,構建新型儲能創新體系是產業發展的‘殺手锏’。目前在國際上,沒有儲能產業規劃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鑒,中國已然走在了世界前列。與此同時,國內儲能產品的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依然迫在眉睫,堅持創新,全面提升產業鏈、供應鏈的安全水平和發展韌性,是對中國儲能產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提出的新課題、新任務。”
原標題:加快新型儲能關鍵技術研發 廣東加速布局新型儲能產業